突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作為父母是否做好了以下準備:是否為孩子做出了榜樣?您是否明白該如何對孩子解釋危機,?是否能夠根據(jù)兒童的特點與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是否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突發(fā)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產(chǎn)生恐慌不安的心理,。身為父母的人們本身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也不可忘記,您的孩子正在注視著您,,您的言行將深刻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而童年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有可能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防控疫情期間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教育策略。
誰都不希望與災難相遇,,而實踐證明,,災難也是機遇。過去,,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勤洗手等衛(wèi)生習慣挺費勁,,病毒來了就比較容易做到。更深一層說,,以往許多概念兒童是難以理解的,譬如祖國,、國際,、社會、責任,、價值觀等等,,而全民動員的防控疫情過程,將這一切變得非常具體形象,。每個人待在家里減少傳染,,就是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如果家中有人去醫(yī)院等急需之處志愿服務,,孩子更會刻骨銘心,。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父母的責任是給予正向的支持與引導,。我贊同南京師范大學殷飛博士的分析和建議:這段經(jīng)歷對孩子們來說可能就像2003年的非典對于我們一樣,,會成為他們一生的記憶。面對它,,認識它,,應對它,最終戰(zhàn)勝它的整個過程應該成為每個身處其中我們的“精神財富”,,也應該為我們未來的生活劃出一定的“邊界”,,并帶領我們的孩子形成基因式的基本素養(yǎng)。
?問題在于,,作為父母您是否做好了以下準備:您是否為孩子做出了榜樣,?您是否明白該如何對孩子解釋危機,?您是否能夠根據(jù)兒童的特點與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您是否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毫無疑問,,這些要素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為人父母者不可忽視,。
有過47年的兒童教育經(jīng)歷,,尤其是30多年研究兒童與家庭教育的體會,我愿意為父母們提供以下四大原則與方法,,作為防控疫情期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具體建議,。
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每個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專家,。許多父母特別在意自己對孩子講了哪些道理,,似乎這才是家庭教育,實際上,,對孩子影響最深的是父母怎樣做,,其次才是父母講了什么。所以,,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jīng)做過一個兒童的偶像與榜樣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五年級時的榜樣影響力達到高峰,,八年級時的偶像影響力達到高峰,。一般來說,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無論父母是否愿意或者在意,,你都是在為孩子做榜樣,因為兒童的天性是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判斷與選擇會發(fā)生變化,。
?北師大2018年一份大樣本監(jiān)測報告顯示,,父母是四、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第一位,,高于老師,、科學家、明星或名人,。這本是自然的,、正常的現(xiàn)象,也是最佳的教育條件,,但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的不良行為時,,情況就可能發(fā)生變化,。監(jiān)測報告發(fā)現(xiàn),24.2%的四年級學生和28.2%的八年級學生報告,,父母經(jīng)常在自己面前表現(xiàn)出不良行為,。例如,“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四年級42.2%,、八年級63.7%),、“說臟話、粗話”“與他人吵架”“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需要排隊的時候插隊”等等,。不同的是,,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無論報告父母不良行為多少,,依然選擇父母為榜樣的比例均最高,。可是,,八年級學生則不同了,,報告父母不良行為很少的學生依然選擇父母作為人生崇敬榜樣的比例最高,報告父母不良行為很多的學生選擇影視,、文學作品,、游戲中的虛構人物為榜樣的比例最高,為22.9%,,而繼續(xù)選擇父母為榜樣的僅為6.3%,足見變化之顯著,。
?由此可見,,父母教育孩子最為重要的使命就是以身作則,成則成矣,,敗則敗矣,。
?在防控疫情期間,對父母們的榜樣作用更是一個挑戰(zhàn),。比如,,您是否遵守政府關于防疫的有關規(guī)定?是否出門戴口罩,?是否主動申報去過什么城市或乘坐過什么交通工具,?當需要您支援防疫前線的時候您是否勇敢前往?等等,。當父母在做的時候,,不要忘記背后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是孩子在觀察和判斷,,而這是最為深刻的家庭影響,。
父母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解釋
由于喜歡觀察與好奇卻又知識和經(jīng)驗缺乏,,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小問號”,平時就疑問多多,,災難來了豈能不疑問更多,?因此,防疫期間的父母們最需要給孩子解釋發(fā)生了什么,,而如何解釋考驗著父母們的水平,。
在災難面前,不要蒙住孩子的眼睛,,而要對孩子準確的說明事實真相,。有些父母可能擔心嚇著孩子,或者以為孩子小沒必要告訴他太多,,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很強的,并且有知道真相的權利,。困難的是,,網(wǎng)絡時代信息滿天飛,真?zhèn)坞y辨,,這需要不斷提高媒介素養(yǎng),,引導孩子選擇專業(yè)機構發(fā)布的真實準確的信息。比如,,要耐心告訴孩子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它是怎么發(fā)生的?通過什么途徑傳播,?如何有效預防,?有哪些信息是虛假的?等等,。如今媒體發(fā)達,,信息海量,有心的父母不難收集,,因為自己也是需要了解的,。和孩子一起收集信息,一起分析討論,,也是簡便有效的方法,。這樣學到的知識讓孩子真正受益。
?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解釋,,或者說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這甚至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好父母需要給孩子科學而積極的解釋,而不是盲目和消極的解釋,,以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積極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作解釋風格,積極的解釋風格是把困難解釋為暫時的,、偶然的,、非人格化的,認為困難是可以改變的,;消極的解釋風格是把困難解釋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認為困難是不可改變的,。積極的解釋導致人自信和樂觀,消極的解釋導致人悲觀和絕望,,對孩子來說尤其如此,。顯然,積極的解釋是符合實際的解釋,,也是樂觀向上的解釋,。對防控疫情來說同樣如此,在孩子面前不宜怨天尤人,,不宜悲觀失望,,而應該告訴孩子,只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齊心協(xié)力的行動,,疫情是可防可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過去兒童對祖國的理解往往是宏大的概念,,如今卻具體而形象,。如我在兒童朗誦詩《什么是祖國》里寫的:“當病毒像魔鬼襲來,當人們變得驚慌失措,,我明白了,,祖國就是一支支醫(yī)療隊,,祖國就是一個個志愿者,,祖國就是一車車救援物資,祖國就是一道道愛的電波,。我真的明白了,,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時時刻刻擁抱著我,!”
在積極的解釋中,,尤其值得與孩子討論鐘南山等一大批杰出醫(yī)生的勇敢負責的精神,還有全國各地的無私馳援,,這些都是極好的榜樣教育,,也是富有現(xiàn)實感的價值觀引領,。
長時間居家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防控疫情期間,最好的對策是大家盡可能居家生活,,減少外出,,尤其是不到人多的地方去。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關愛他人與社會,。但是,這樣的生活時間長了,,許多成年人受不了,,好動的孩子更難以忍受。其實,,居家生活也是奧妙無窮的,,如果安排得當,完全可能度過一段美好而受益的時光,。
實際上,,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就是生活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所以,,可以安排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如閱讀、寫作,、游戲,、運動、家務勞動,、藝術創(chuàng)作等等,。我個人有一點實際體驗,居家多日,,白天讀書寫作,,每天晚上在網(wǎng)上挑一部經(jīng)典電影看,頗感欣慰,,就像了卻了許久的心愿一樣,。
?居家時間長一些,如果能培養(yǎng)孩子學會做飯和洗衣服,,將使孩子終身受益,。黨和國家已經(jīng)將勞動教育列入教育方針,倡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但勞動教育至今依然是嚴重的短板,,成為青少年發(fā)展的巨大隱患,。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證明,童年養(yǎng)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的需要,而不愛勞動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更可能成為生活與職場的失敗者,。
許多父母可能怕耽誤孩子的學習,其實這也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近日給父母們的建議,,把書房變課堂、把客廳當操場,,創(chuàng)新布置學習場域,,建設家庭小型學校的學習組織,在非常時期陪伴孩子非常學習,。其實,,網(wǎng)絡時代具備了在線學習的條件,從教育部到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紛紛采取在線學習的舉措,。甚至可以說,在線學習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學習方式,,如果與生活教育密切結合,,孩子將更有能力適應未來。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幸福一生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疫情防控最終會取得勝利,,人們出行、工作和學習都會重新獲得自由,。但是,,防控疫情期間的許多努力會變得不再需要嗎?如果那樣,,我們有可能重蹈覆轍,。換句話說,即使疫情過去了,,父母依然要做孩子的好榜樣,,依然要堅持積極的解釋風格,,依然要讓家庭生活豐富多彩,,這一切的關鍵在于全家人養(yǎng)成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得好,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習慣是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期間,,我曾連續(xù)十年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的習慣課題,,特別倡導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九個好習慣,即喜歡閱讀,、勤于寫作,、善于表達、勇于質疑,、自我管理,、認真負責、用好媒介,、堅持運動,、積極樂觀。即使只養(yǎng)成其中三五個習慣,,都可能成就幸福人生,。需要指出的是,我們要明確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只靠行為訓練,,而要抓牢認知,、情感和習慣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具體該怎么做呢,?以勞動習慣為例,,首先要通過鮮活有力的事實,讓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產(chǎn)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其次,要尋找身邊的榜樣,,尋找“媽媽的味道”之源,,特別是擅長勞動的父輩和祖輩的故事,激發(fā)孩子對于勞動的情感,;再次是經(jīng)過具體訓練,,學會幾項勞動的技能,尤其是與自我管理密切相關的做飯和洗衣服等內容,,重點在于長期堅持直至養(yǎng)成習慣,。
當然,在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做到,,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父母絕不去做??梢韵嘈?,如果全家人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也讓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充滿希望,。
總之,危機也是機遇,,國之本在家,。如果父母們堅持以上四大原則和方法,防控疫情期間的家庭教育就可能讓全家人受益,,并成為永久的財富,。
(作者:孫云曉,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二級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版權所有 北京學信信息科學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zjtaolang.com 學業(yè)規(guī)劃?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備案/許可編號京ICP備1905288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