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周丹 實習生 徐家琪 長沙報道
4月23日,《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發(fā)布,確定了湖南新高考將采用“3+1+2”模式,,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即2021年起高校按新的高考制度招生錄取,。
那么,,“3+1+2”模式到底是什么,?學生應該如何應對?怎樣做到最優(yōu)選擇,?為此,,記者采訪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師和業(yè)內專家,為各位考生提供選科攻略,。
“3+1+2”模式大解密
“3”:語文,、數學、英語為三門必選科目,;
“1”: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
“2”: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再選科目,。
通過下表我們可以看到,,這種“3+1+2”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12種選科組合方式。
依照生涯規(guī)劃倒推選科組合
新高考模式打破了原來的學科格局,,從非文即理的模式變?yōu)榱?2種組合方式,,對于有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或許感覺選科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選擇會更好,。雖說新高考模式給了考生自主選擇權,但這不意味著就可以隨心所欲,,考生和家長要認真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做規(guī)劃,,選擇適合的學科。
湖南啟善尚行生涯規(guī)劃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歐陽文邦表示:“無論新高考模式怎么變化,,報考專業(yè)與學科對應這個大原則是不會變化的,。因此要幫助學生盡快在認識自我、認識環(huán)境和社會發(fā)展需求,、客觀環(huán)境條件以及充分了解和掌握包括高考政策在內的各種資訊的基礎上,,初步確定未來發(fā)展和職業(yè)方向,從而選擇專業(yè)發(fā)展路徑,,在確定大致專業(yè)方向之后,,做出科學的生涯規(guī)劃,再倒推學科組合選科方案才是正途,?!?/p>
科學分析學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那么,如何進行科學的生涯規(guī)劃呢,?
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表示:“我們建議學生選科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yè)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實際情況、高校要求和社會需求理性判斷,?!?/p>
湖南大學附屬中學“新高考與生涯成長研究中心”秘書長、長沙安捷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紅介紹:“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只注重于依照學生當前的考試成績來進行科目選擇,,但這種方法存在片面性,并不符合某些科目的課程性質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因此需要從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圖片由湖南大學附屬中學“新高考與生涯成長研究中心”提供)
李曉紅表示,,選擇要聚焦兩大關鍵核心,。
第一,分析學生的學科能力,、人格發(fā)展和職業(yè)興趣等內部因素,。首先要考慮學生“能不能”掌握這一門學科,這不能單從某一次考試成績來進行判斷,,而要充分了解學科的性質,,結合實際,了解自身的學科潛能,;其次,,要考慮自己“適不適合”這門學科,“愿不愿意”從事與該學科相關的職業(yè),。對于學生來說,,選擇了哪3門作為選考科目,意味著將來在學術興趣,、專業(yè)選擇上就要以此為依據,,作為今后將要學習的專業(yè)或者從事的職業(yè),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真分析自身的性格特質是否適合該職業(yè)的要求才能作出最佳選擇,。
第二,需要分析高校專業(yè)要求和本校師資等外部因素,。除去學生自身因素影響外,,還要從外部因素“允許否”綜合考慮如何選科。首先,,學生選擇選考科目受到高校專業(yè)要求的影響,。不同高校的不同院系及專業(yè)對報考學生的考試科目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學生在選擇3門選考科目前,,一定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所要報考院校專業(yè)對必考項目的要求,,減少盲目性,做好比較分析,,在保持自己興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選擇。其次,,本校師資力量和套餐設置是否可以支撐學生選課,、硬件配套條件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等外部因素也對學生的選科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積極接受科學指導和建議
歐陽文邦表示:“根據新高考方案,,學生需要在高一年級學習即將結束時進行選科,,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高一新生入校兩個月后,,基本可以了解適應高中的知識體系和學習節(jié)奏,因此,,建議學生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結束后,,依照本人實際情況,找準定位,,開始進行生涯規(guī)劃,,家長、老師和學校也要進行多方面聯(lián)動,,幫助學生盡早發(fā)現(xiàn)其智能優(yōu)勢,,適時確立符合自己優(yōu)勢的人生理想和目標?!?/p>
李曉紅也指出:“一些學生和家長單憑學生的主觀意愿來進行選擇,,但學生年紀尚小,不完全具有辨別,、選擇能力,。因此,建議家長可以通過學科能力結構測試,、MBTI人格測試,、霍蘭德興趣測試等專業(yè)方法,對孩子各方面進行數據分析,,以‘數據分析+個人意向’的方式讓孩子有根據的走班選科,。”
高考改革作為一項重點工程,,影響深遠,,一經提出便受到學生、家長,、老師及學校等多方關注,。為了良好應對這一變化,,不少學校做了充足的準備。據長沙市明達中學曹建新介紹:“我們在2017年便建立了生涯規(guī)劃中心,,曾多次邀請專家來校為老師們進行新高考政策解析和培訓,,力求提高老師們的認識;在2018屆高一新生入校后,,便馬上為每位學生建檔,開設生涯規(guī)劃課程,,開展社會實踐,,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社會。多次組織家長進行專題會議,,告訴家長在新高考下要怎么做,,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生涯規(guī)劃。目前,,我們已經組織學生進行了3次模擬選科和模擬組班,,有了如此精心的準備,相信我們能良好適應新政策,,為學生選擇最優(yōu)道路,。”
總之,,面對高考新形勢,,學生必須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挖掘自己的能力,;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外,更要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和個人能力,;教師要轉變觀念,,必須由傳授知識者轉變?yōu)槿松鷮煟笇W生做出人生規(guī)劃,;學校要幫助學生,、家長解讀新政策方針,積極宣傳,。各方面要引起重視,,把目光放遠放長,從孩子生涯發(fā)展和終身成長的角度看待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