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只有一次,沒有后悔藥可吃。為了能夠擠進心儀的學校,既要亮實力“肌肉”,更加講高超“兵法”,其中的滋味只有經歷過方知酸甜苦辣。預知詳情,聽我一一道來:沒有差家長只有懶家長!
1、每位家長要有記錄本。
記錄本的內容包括孩子考試成績,至少有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成績。階段性地關注某一個或兩個學科的單元考、周考、晨考和作業(yè)的成績。
2、明確階段性教育目標。
包括學習成績(班級排名、年級排名),生活習慣和親子溝通目標。
3、記錄溝通情況。
溝通對象主要包括孩子、老師和其他了解教育的人士。
4、家長要了解孩子所在學校的學生分數段和升學比例。
了解的途徑是班主任、學校領導、學生家長和校外老師。
5、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要點。
表揚孩子一個優(yōu)點,尋找一個解決辦法。每次溝通以5分鐘為宜,內容不易過多,忌祥林嫂式地描述。
6、家長在幫助孩子學習前要做的功課是保證順暢的親子溝通。
學習細節(jié)包括幫助背單詞、課文,讓孩子復述課堂內容(講一個知識點或一道題),幫助孩子抄錯題(最好整理在電腦中,可調整順序、隨意選擇性打印)。
? ? 7、解決生活中的干擾。
家庭生活秩序變動要提前跟孩子溝通;電視(電腦)時間:中學生每周末不多于三小時,不建議用電腦查作業(yè)答案和閱讀寫作素材;手機時間:中學生每天不多于十五分鐘,如果學生不能自主管理,其他時間手機要放在客廳;零花錢(與家庭財富無關):初中生每周5-20元或每月20-100元。
8、每個家庭要有一位家長主要負責孩子學習指導,其他成員配合,切忌在孩子面前教育意見不統一。
9、家長有些價值觀嚴重干擾孩子的學習,合適的觀念是:把孩子送到任何地方學習,都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避免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對教師和教學的信任。
10、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有標準,生活有原則,多花時間了解孩子,相信孩子。
11、擠時間關注孩子學習。
12、陪著孩子多讀一本書。
13、不可忽視的初三一年。
身心的成長也是中考的重要部分,大量的作業(yè)會占用孩子很多的睡眠時間,孩子挑燈夜戰(zhàn)時,別忘了給孩子送上一杯熱水,給予一些關懷。特別提醒——成長腳印一定要復印,初三上月考、期中、期末分數條一定要留下。
14、不得不說的一模考試。
一模歷來作為中考的前奏被各高中所看中,也能正常反映同學的實力,一模難度大是歷年的特點,無需過度緊張,或許你弄不到校排名,不用糾結,平時校排名、班排名具有參考性,一模后的一段時間,學校或會有所動作,其實就是告之你的實力。
15、中考臨門一腳有講究。
中考前個別學校會放假,也有個別學校會在校外“一對一”,臨門一腳是否有必要,還是結合自身情況,多數學校還是要求跟堂隨師,體系完整,學校的臨門一腳針對性更強。
16、填志愿的時候,多留幾條后路。
填志愿,選擇重點、普通各層次學校,你盡可能地多選幾家,不可盲目僅盯著幾個“高大上”,萬一失手,你還有回旋的余地。
那么中考家長感到疲憊的到底是為什么?又有怎么方法不讓家長那么疲憊呢?
為什么如此多的家長會如此疲憊呢,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四個過多,一個過高”
(1)滿足過多;
進入初三了,很多家長只要孩子成績好,其它的想方設法地滿足;
(2)照顧過多;
有些家長過分關心孩子的學習,不光周末陪孩子培優(yōu),有的還每天回家以后陪讀書、陪背書。
(3)包辦過多;
只要孩子一心學習,其余事情都來由家長包辦。
(4)禁止過多;
孩子初三了,除了學習,很多興趣和愛好都是被禁止的。有些家長還信奉“棍棒出孝子”,孩子成績差了要打,上網要打,早戀要打,自己心情不好也要打。孰不知,孩子是越打越叛逆。
(5)期望過高。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這樣說,我當年如何如何,哪像你現在……別的同學如何如何。這樣說的動機當然不壞,無非是想激勵孩子向自己看齊,把學習搞上去。但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不盡如意,也不分青紅皂白,寧愿自己省吃儉用,給子女請“家庭教師”,進行補課輔導,有些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說是某段時間,某門課程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整體進步不大,而且有些學生還會產生依賴思想,放棄最主要的課堂45分鐘,得不償失。
? ?二、讓初三家長減少“疲憊”的16字方針:
對孩子,我們要多了解、理解、鼓勵、督促。
改變孩子缺點的唯一渠道—亮點原則。
進入初三前,可以召開一次家庭小座談會,把仍未“起跑”的孩子推一把,使孩子從精神上、行動上對即將開始的初三學習生活引起足夠的重視。
幫助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制訂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長立志”。學習的目標最好就是跳起來可以摘到的“桃子”。
作為初三家長我們要做到腦勤、手勤、腿勤、口勤。多聽,少嘮叨。
信息時代,家長一定要多學習,多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所以要腦勤。
手勤:家長要把收集的資料歸納、整理,盡可能的從中吸取經驗。
腿勤:多和班主任溝通、聯系,定期跑跑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動態(tài)。特別是初三元月期末考和4月模考以后,家長一定要拿著孩子的成績單,盡可能地多跑跑相關學校。也讓孩子有機會真正做決定。
口勤:媽媽一定要負責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多傾聽,少嘮叨,多和有經驗的家長聯系、溝通。媽媽的“口勤”千萬不能放在初三孩子和初三爸爸身上。
最后一點,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考試和分數
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良好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努力考好,但也要有考不理想的思想準備,不要向孩子提考多少分的具體要求和考試成績好壞的獎懲條件,要使其保持一個平靜的、力爭上游的心理狀態(tài)。否則,不但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分數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成績的好壞。但也不盡然。了解分數后,高了就高興、就表揚,低了就生氣、就批評,甚至打罵,這是不應當的,也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具體分析各科分數高低的原因,從中總結學習經驗,找出失分的具體原因:是平時沒學會,沒復習到,還是考試時粗心馬虎……并把缺陷部分及時設法彌補上,以利今后的前進。
用比較法看孩子越看越黑暗,用發(fā)現法看孩子越看生命的閃光點越多。
如果您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初三這一年過得充實而又快樂,自己的生活也能夠不再疲憊,那就趕緊行動吧!我相信只要您能夠堅持不懈地去做,您的生活一定會隨著您的改變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