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集合,!苦不苦,?苦!累不累,?累,!怕不怕?不怕,!兄弟一聲吼,,一生一世一起走!” ??2024年12月27日,,安徽省阜陽市殯儀館門口,,阜陽市第五中學體育教師袁寧送別儀式上,寒風呼嘯,,學生們含淚立正,,挺著身姿,齊刷刷喊起了袁老師指導體育訓練時編的口令,。 ??口令結束,,又是3遍“袁哥一路走好”的呼喊,久久在風中回蕩…… ??2024年12月25日晚,,41歲的袁寧因病逝世,。讓其家人沒想到的是,26日凌晨起,他的400多名學生從全國各地陸續(xù)趕來,,最遠的來自海南,、新疆。 ??有人幫忙料理后事,、安慰逝者親屬,,有人將袁老師在微信朋友圈寫下的10余篇文字整理打印……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送敬愛的袁老師最后一程,。 ??2024年12月31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阜陽市第五中學采訪時,不少師生表示,,袁老師并沒有獲得過太多耀眼的榮譽,,就是一名普通的體育教師,但他愛生如子,。 ??“老師是班級的一面旗幟,,作為體育老師,我不能教孩子文化課知識,,我可以從思想著手,,讓孩子們成為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人,。教育學生愛護環(huán)境,,我首先要撿起每一片紙屑,教育學生要陽光自信,,我首先要做一個勇敢堅毅的人,。”袁寧生前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像北極星一樣為孩子們指引方向 ??2006年,,袁寧來到阜陽市第五中學工作,當年,,學校組建體育訓練隊,,他執(zhí)掌教鞭。此后,,他還擔任過兩屆班主任,。“我們要做善良的人,,不傷害他人,;做誠實的人,不欺騙別人,?!边@是袁寧定下的班規(guī),。 ??同事吳亮和袁寧相識18年,兩人都成為父親后,,袁寧曾和吳亮說:“別人的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也是別人的學生,想要我們的孩子遇到好老師,,我們首先要成為好老師,。” ??擔任2018級班主任期間,,袁寧注意到有抑郁傾向的女生張紅(化名),他對其他人說:“不要給這個孩子貼標簽,?!?/p>
??從那以后,他一有機會就找張紅聊天,,帶她到操場鍛煉,,放松身心。張紅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在一次體育課上,,跑完800米后,主動給袁老師送上了一個擁抱,。得知袁老師去世的消息,,正在溫州一所高校讀研的她和父母趕來送別。 ??吳亮回憶,,袁寧的主題班會也獨具特色,。除了勵志教育,他還會帶來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正確認識早戀,、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等,,都能成為主題,。 ??學生劉艷(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劇烈運動,,且性格內向,。為了讓她有體育課的參與感,每次袁寧都會準備一張桌子,、一個板凳,,讓她坐著記錄同學們的成績。他還鼓勵劉艷參加演講,、主持活動,,并讓她和張紅“結對”互助,。7年過去了,兩名女生仍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2021年高考結束后,,袁寧給吳亮寫了一封2000字的信,分享了對教育的感悟,。其中一段,,讓他印象深刻:“教師的本分不僅僅是教育,更是等待,;學生的本分不僅僅是成績,,更是成長。教育的意義在于激勵和喚醒,,教師要像北極星一樣為孩子們指引方向,。” ??把最陽光的一面展現(xiàn)給別人 ??屈付祥是袁寧在體育隊的教練“拍檔”,,在他看來,,對方從不將困難和負面情緒傳遞給別人。 ??訓練時,,他們一人在起點計時,,一個陪跑沖刺。體育考試時,,二人陪考生熱身,,直到考生進考場。無論學生成績如何,,二人給予的永遠是鼓勵,。 ??即使在和病魔抗爭時,袁寧也把最陽光的一面展現(xiàn)給別人,。生命最后一刻,,看到前來探望的屈付祥,他雙手向外伸了一下,。出于多年共事的默契,,屈付祥從袁寧的眼神中讀出訊息:“我還行,我還有力量,?!?/p>
??平日里,袁寧有一個習慣,,無論是寫信還是寫教案,,都會拿出一把尺子在紙上丈量,確保每行字跡整齊,。 ??如今,,他的教案還擺在辦公桌上,,整齊的字跡停留在了2024年11月20日。校長張大志記得,,一年半前,,得知袁寧查出肝癌后,學校一直勸他多休息,,但“執(zhí)拗”的袁寧堅持上課和帶隊訓練,。 ??生命中最后一個月,即使身背便攜式制氧機,,他還堅持來操場觀看學生訓練,。他對張大志說:“我是真舍不得學校和學生,想再看一看這些孩子們,?!?/p>
??“鐵漢柔情”是學校90后教師喻榮對袁寧的評價。她曾擔任袁寧所在班級的英語老師,,她注意到,跑操的時候,,學生總是大喊“榮耀3班,,永不退縮”的口令;教室講臺上總是擺放著一束月季花,,這是袁寧從家中帶來的,,特別燦爛。 ??接受采訪時,,2018級學生許可的母親韓玲帶來一個信封,,里面裝著袁寧給許可的一封封手寫信。 ??許可目前在上海師范大學讀大四,,知道袁老師生病后,,時常發(fā)來信息詢問病情。孩子的舉動讓韓玲感動,,她堅信,,在袁老師的教育下,孩子或許不是最出類拔萃的人,,但一定是有情有義的人,。“未來,,她會秉承袁老師的遺志,,做一名好老師?!?/p>
??體育老師的“口令”代代相傳 ??2014年,,卞寶龍上大二,,在袁寧的支持下,寒假期間前往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支教,,和當?shù)貛熒Y下深厚情誼,。當年8月,昭通市魯?shù)榭h發(fā)生地震,,卞寶龍連夜坐火車前往震中參與救災,。 ??救災前線,卞寶龍心中想到了田徑隊當年的口令:“苦不苦,?累不累,?怕不怕?” ??“但當時我誰也不怕,,袁老師說過,,要做一個俠肝義膽有大愛的人!”卞寶龍回憶,。 ??2015年,,大三寒假,卞寶龍再次回舊地支教,,他留意到在村委會大院的破墻上,,當?shù)亓羰貎和滔碌脑挕拔覀冃枰晃灰恢迸阄覀冏呦氯サ睦蠋煛保屗男那榫镁貌荒芷届o,。 ??卞寶龍那次支教結束回阜陽時,,袁寧特意來火車站為其接風。也就是那個晚上,,卞寶龍立志要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如今,已經在阜陽市成效中學任教的卞寶龍逐漸意識到,,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每次訓練要喊口令一樣,,那些看似習以為常的東西,,往往能帶來深刻的改變?!?/p>
??“袁老師當初編這段口令,,是為了讓大家在訓練中更有干勁,訓練效果變好,。每次進體育考場之前,,只要站在起跑線喊上幾句,我就覺得已經成功了,?!北鍖汖堃廊谎赜谩翱诹罱虒W”,,當每節(jié)課開始,班長喊“起立”后 ,,學生們不喊“老師好”,,而是大喊“鋼鐵十班,百煉成鋼”,。 ??他想效仿袁老師,,將學生們培養(yǎng)成有血有肉的人。 ??有的學生不理解練體育為什么要喊口令,,體育教師牛志龍說:“袁老師是學校體育教研組長,,我們交流過,這能為學生樹立自信,,也起到減壓作用,。” ??2015級學生李赟森上高中時性格叛逆,,是袁寧帶他進入學校運動隊接觸集體訓練,,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團隊合作非常重要”的道理,。 ??大學畢業(yè)后,,李赟森入職阜陽市消防救援支隊黃莊路特勤站,每次突發(fā)火情出警時,,他總會默念袁老師教過的一句口令:“永遠相信你背后的隊友,?!?/p>
??“奮斗,,尋覓,追求,,永不妥協(xié),。”是袁寧生前最后一次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話,。李赟森說,,自己將終生銘記老師這最后的“口令”。(記者 王海涵 王磊)
【責任編輯:岳祥芝】
版權所有 北京學信信息科學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zjtaolang.com 學業(yè)規(guī)劃?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備案/許可編號京ICP備1905288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