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有可能與家長有關,比如過多地責備孩子,緊盯孩子差的方面,過多嘮叨孩子,讀書時受到過多打擾,沒有想讀書的環(huán)境,家長不停催促“快去讀書,字寫漂亮些”等等。其實,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就要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細心觀察孩子,坦率交談,循循善誘,具體應該這樣去做!
一、對學習提出規(guī)律化的明確要求。有規(guī)律地學習生活,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父母應對孩子學習的規(guī)律提出明確要求。例如,要按時休息,使每天的學習活動有條不紊;要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努力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要針對學習中的疑難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二、加強對于學習情況的檢查和督促。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提出明確要求后,要經常進行檢查督促。對孩子學習習慣上的進步,要予以及時的鼓勵,對孩子說明這是堅持良好學習習慣的結果,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三、幫助子女樹立必勝的信心。信心是前進的源泉,進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學習上,氣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創(chuàng)設成功機會,滿足孩子的高層次需要。在孩子每一次作業(yè)、考試或是成長經歷中表現進步時,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表揚,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四、父母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份既適合又有針對性的學習作息時間表,但不必完全改變家庭日常生活規(guī)律。另外,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為孩子的學習和對家庭教育意見的分歧爭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嚀、萬囑咐,讓子女感到嘮叨個沒完。要盡量減少或避免人情往來的應酬,吵雜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孩子心緒不寧,煩躁不安,不能靜習。
五、讓孩子知道受批評的原因,是應為學習太不盡心,太不努力。一個錯誤只批評一次,母親責備過了,父親不要再批評了,不然會傷孩子的自尊心,批評要講究技巧:根據孩子的性格和情緒去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且應該以單獨批評為主,避開其朋友、同學或外人,也不要動不動以告訴老師威脅孩子。六、父母的態(tài)度要統(tǒng)一,切不可以父母的喜怒情緒行事,也不應一方責備,一方護短。肯定孩子的一貫表現,指出他們的一時糊涂。表揚伴隨責備,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從而穩(wěn)定情緒,堅定改正錯誤的信心。
總之,父母要以身作則,帶頭學習,營造好家庭濃厚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切忌看電視、玩游戲,避免孩子與家長較真,因心里不平衡而情緒低落,學習心不在焉,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