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識字量會相應的增加。所以識字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實際年齡
一、識字敏感期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認為:“人”的發(fā)展存在敏感期。她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的細致、耐心、系統(tǒng)地觀察后指出: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huán)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guān)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這種能力與印刻現(xiàn)象十分相似,蒙氏將其稱為敏感期。他提出兒童識字敏感期出現(xiàn)在2-7歲。
二、識字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xiàn)?
對標志感興趣:厭其煩的讓我給她念地鐵里的各種標志下的字。一本正經(jīng)的閱讀:雖然她并不認識故事書中的大部分文字,但是當她開始認識了一些字,她開始大聲念出自己認識的字,并對自己不認識的字大膽提問“這個是什么字?”。
三、識字敏感期怎么教
識字敏感期之前,家長不需要刻意讓孩子識字,到了2-7歲時,孩子呈現(xiàn)出使用右腦圖像機能進行記憶的特點,這個時候使用圖字結(jié)合的“右腦海馬照相記憶識字法”教育孩子識字,能促進大腦神經(jīng)元細胞的突觸和鏈接,大大提升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給字配畫、認識象形字開始,學習漢字的字形來認字。買東西、逛公園時,看到標簽或招牌上的文字,我們都可以鼓勵孩子讀出來。
教孩子識字并不僅僅局限于家中和看書,生活中處處都有孩子識字的情景和教材。
1、常帶孩子去超市經(jīng)常帶孩子到超市,讓他在這種真實的情境和環(huán)境中認識各種蔬菜和水果。教他分類認,對比認;認形狀,認顏色。回到家擺卡片超市,做購物游戲。在這種情境中,孩子不但把字與實物對應了,而且認得快,記得牢。
2、寫下孩子認識的人的名字常把孩子認識的人的名字寫在卡片上教他認。先寫親人的稱呼,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然后再寫親人的姓名。姓名中有的字筆畫很多,如“魏、瞿、鑫”等,且單獨很難教,但通過認姓名這種游戲,孩子能輕而易舉地記住。
孩子正式接觸文字符號之后,會對文字有一些概念性的理解,從字形、代表意義等方面有了自己的認知方法,他們會將動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來去學習,喜歡從繪本中找自己已經(jīng)有印象或認識的文字。
▎聲明:本文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