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游樂園內(nèi),一名4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為爭搶玩具,,被小朋友的媽媽連扇耳光導(dǎo)致整張臉紅腫。被打的途中,,游樂園老板娘過來勸阻,,沒想到這位媽媽當著老板娘的面,又打了女童一巴掌,。
作為一個媽媽,,看到這樣的新聞,心理異常難受,,難以想象被打女童的媽媽看后有多心痛,。從視頻中可見,這個小女孩一直在拉扯媽媽,,試圖阻止媽媽,。誰知這位兇悍的媽媽完全不理受到驚嚇的女兒,一個勁兒的扇打女童,。
視頻被曝光后,,引發(fā)了眾多網(wǎng)友的熱議,有網(wǎng)友表示:“大人不應(yīng)該插手孩子間的事,,玩具搶了,,可以玩其他的”,;也有網(wǎng)友表示:“玩具被搶了,就要搶回來,,別慣著熊孩子”,。那么,孩子玩具被搶后,,到底是應(yīng)該“搶回來”還是放任不管呢,?
孩子玩具被搶,大人的態(tài)度很重要
前兩天,,媽媽帶著2歲多的兜兜到小區(qū)中間玩,,兜兜正抱著剛買的皮球玩的開心。此時一個3歲多小男孩看到了兜兜手中的皮球,,也想玩,,便直接從兜兜手中搶走了。
兜兜追討不成,,便哭著跑去找媽媽求助,,兜兜媽雖然心疼孩子,但礙于面子,,還是對兒子說道:“小哥哥玩一會就會還給我們,,我們先去玩滑滑梯吧”。
說著便拉著兒子走向滑滑梯,,看看滑滑梯上玩的正歡的兜兜,,小男孩又扔下皮球,跑向滑滑梯,,便坐在滑滑梯上不下來,。兜兜又傷心的大哭,看著兒子大哭,,媽媽雖然很氣憤,,但依舊勸兒子:“皮球在那兒,我們?nèi)ネ嫫で颉薄?/p>
雖然兜兜很想玩滑滑梯,,但還是跟著媽媽走了,。不得不說,兜兜媽媽很善良,,當孩子的玩具被搶后,,她選擇了“謙讓”與“分享”,以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
面對孩子玩具被搶,,強強媽就是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每次孩子玩具被搶,,她都會直接幫孩子搶回來,。有次強強看到人家在玩滑板車,,想要玩,但對方不給,。
強強媽就過去霸氣的跟人家說道:“孩子玩一會兒就還給你,,又玩不壞的,別那么小氣”,。聽到強強媽的話,,幾個小朋友拿著滑板車就離開了。
同樣面對孩子完全被搶,,兜兜媽表現(xiàn)的過于謙讓,,而強強媽則表現(xiàn)的過于霸氣。在每個孩子的眼中,,玩具就是他們的伙伴和親人,,他們通過對玩具的維護,來獲得安全感和力量感,。無論是逼迫孩子“謙讓”還是放任孩子“搶玩具”,,都是在阻礙和破壞孩子的物權(quán)意識、邊界意識以及是非觀念的發(fā)展,。
孩子玩具被搶后,,都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
面對心愛的玩具被搶,,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xiàn)不一,有的孩子會放聲大哭,,尋求幫助,;而有的孩子則會霸氣的搶回來。
①放聲大哭,,尋求幫助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一些靦腆或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在玩具被搶后,,就會選擇大哭,一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二來是想尋求父母的幫助和支持,。而面對哭泣的孩子,父母大多會蹲下來安撫,,孩子也不會吃什么虧,。
其實,孩子玩具被搶,,委屈,、哭鬧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xiàn),,這既不是自私也不是小氣,而是在表達自我邊界被侵入的不滿,。
②不哭不鬧,,不爭不搶
這類孩子雖然看起來懂事、乖巧,,其實是最讓父母擔心的,,當玩具被搶后,他們通常表現(xiàn)的滿不在乎,,既不哭也不鬧,。究其原因:一是性格大條,真的不在乎,;二是被搶習(xí)慣了,。這很有可能沒有意識到,那是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邊界是需要被尊重的,。
③立即搶回來,絕不吃虧
面對玩具被搶,,有些孩子則表現(xiàn)的很“霸氣”,,會上去一把將玩具搶回來。這類孩子雖然不會吃虧,,但若處理不當,,很容易讓人誤會或得罪人,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一般都是怎么做的呢?
01,、聰明的做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正確引導(dǎo)
前幾天,熙熙騎著剛買的滑板車去幼兒園,,幾個大一點的孩子看見漂亮的滑板車,,立即圍上來,其中一個叫琪琪的女孩,,開口對熙熙說道:“讓我玩玩你的滑板車,我們就是朋友了”,,說完,,就推著滑板車走了。
熙熙似乎還沒反應(yīng)過來,,幾秒鐘之后,,熙熙媽蹲下來問:“你有什么感覺”,;熙熙說:“那是我的”,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我不想讓她玩”,,“你可以告訴她,,不經(jīng)過你同意,是不能玩你的滑板車的???”熙熙媽說道。
熙熙憋著嘴巴,,拉扯著媽媽的衣服:“媽媽,,你去說吧?”接著,,熙熙媽媽帶著女兒來到琪琪跟前,,蹲下來對琪琪說道:“你好,你如果想玩妹妹的滑板車,,是要經(jīng)過妹妹的同意的,;這是妹妹剛買的滑板車,她還沒玩夠呢,!”聽著熙熙媽的話,,琪琪【哦】了一聲,便將滑板車還給了熙熙,。
當孩子玩具被搶后,,熙熙媽沒有立即搶回來,也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引導(dǎo)孩子怎么做,,間接的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是你的,任何人玩都要經(jīng)過你的同意,。
02、懦弱的做法:逼著孩子分享,,是對孩子的剝削
很多媽媽,,在孩子玩具被搶后,礙于面子,,總是會勸孩子要“分享”,。因為在父母眼中,面子和人情比孩子的感受更重要,。殊不知,,父母這樣強制的讓孩子分享,其實是對孩子的“剝削”,。
孩子出生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眾人的中心,;當孩子1歲左右時,便開始懂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到2歲左右時,,便開始進入物權(quán)意識的敏感期,常常會說【這是你的】和【這是我的】,。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需要通過占有物品來確認自己的【地盤】。
一個孩子對自我的感覺越清晰,,越會感覺到安全,,也越有利于人格成長。
有些父母礙于面子或人情,,很喜歡做老好人,,害怕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同時又擔心孩子將來變得自私,。從而說服甚至強迫孩子“分享”,,其實就是一種“剝削”。
經(jīng)常這樣被“剝削”的孩子,,長大后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自己的東西自己說了不算,長此以往,,他們甚至?xí)芙^好東西,,認為自己配不上。
③過火的做法:暴力維護,,是孩子最大的陰影
曾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一則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的新聞:一名4歲左右的男孩,,在游樂場玩時玩具被搶了,父親看見后,,立馬沖入游樂場,,一把抓起搶玩具的男童往外甩,男童瞬間被摔倒在地,。
孩子間爭搶玩具,,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這位爸爸,,以暴力的方式為孩子撐腰“討回公道”,,無疑是在告訴孩子:暴力是被允許的,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面目扭曲,,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父母,也會讓孩子感到陌生;同時,,暴力相向的畫面,,也讓孩子無比害怕;就像新聞中的暴力爸爸一樣,,孩子內(nèi)心或許也會內(nèi)疚,,認為是自己導(dǎo)致了這樣的局面。
除了玩具被搶,,父母平時的教育也很重要
①尊重孩子的意愿,,接納孩子的不分享
2歲左右的孩子,便開始進入物權(quán)意識敏感期,,常常會說【這是你的】和【這是我的】,。處于此階段的孩子,大多不愿意與人分享,,父母也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分享,。
因為,分享不分享,,站在孩子的角度,,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
此時,,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去干擾他做出決定,。同時,,可以適時的引導(dǎo)孩子,做出正面的指引,,讓孩子知道分享的快樂,。
②教會孩子【商量】,同時做出榜樣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與孩子商量,,但不要命令孩子。同時父母也需要為孩子做出榜樣,,我4歲女兒有一個秘密盒子,,她會將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放進去。當我需要用她東西時,,就會先向她借,征得她同意,。
③拿了別人的東西,,要道歉
女兒有時從幼兒園拿回繪本,我都會確定她是與小朋友交換的還是私自拿的。若是私自拿的,,我都會帶著她把繪本還給小朋友,,并向小朋友道歉。
【還】和【道歉】就是讓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總而言之,,孩子的玩具,孩子自己做主,。父母要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分享,同時也不干擾孩子做出決定,,但可以正面引導(dǎo)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