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蛋、奶……大多數(shù)女性懷孕之后,各種營養(yǎng)補個不停,去醫(yī)院定期檢查卻發(fā)現(xiàn)有貧血癥狀。北京市女性貧血的患病率為5%,孕產婦貧血的發(fā)生率高達20%。順義婦兒醫(yī)院婦保科負責人徐燕軍指出,貧血是妊娠期較常見的合并癥,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地中海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不同的類型,“導致貧血的原因有很多,缺鐵性貧血是孕媽媽在孕產期最主要的貧血類型。”
孕期貧血會有哪些危害?
徐燕軍介紹,懷孕早期,因惡心、嘔吐、少食、挑食、不進食等早孕反應,造成蛋白質、鐵質及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攝入不足,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導致妊娠早期貧血;懷孕中晚期以后,因為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胎兒會從孕媽媽體內攝入更多的鐵質;孕晚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鐵含量降低,易出現(xiàn)孕期“生理性貧血”。如果這個時期沒有補充足夠的鐵劑等營養(yǎng)物質,就有可能導致貧血。
“準媽媽懷孕建冊后,每個月產檢的時候都會檢查血常規(guī),醫(yī)生會按其中血紅蛋白水平判斷準媽媽是否有貧血及貧血的程度。”徐燕軍提醒。
對孕媽而言,貧血將導致其抵抗力下降,易怒、易疲勞;容易發(fā)生各種感染,對分娩及手術耐受差;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易發(fā)生產后出血,對失血的耐受能力變差;增加胎膜早破、產褥期感染和產后抑郁的發(fā)病風險。
對胎兒和新生兒而言,會增加胎兒生長發(fā)育受限、胎兒缺氧、羊水減少、死胎、死產、早產等發(fā)病風險。遠期還會影響兒童智力及認知能力。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貧血?
預防貧血,體內就需要有充足的紅細胞并避免紅細胞丟失,紅細胞的生成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質,其中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鐵和生長因子:葉酸與維生素B12。
在預防貧血方面,應加強營養(yǎng),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瓜豆類、動物血和肝臟等食物。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葉酸,水果和蔬菜不僅能夠補鐵,所含的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鐵在腸道的吸收。“在吃富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一同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徐燕軍建議。
另外,有部分人群可能無法從日常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礦物質。這時候就應遵醫(yī)囑補充一些補鐵制劑,補鐵制劑能更好的預防和改善貧血,增強人體免疫力。
徐燕軍強調,如果確診為巨幼細胞性貧血,應遵醫(yī)囑進行治療直至貧血癥狀消失;如確診為地中海貧血的孕媽媽,輸血和去鐵治療是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對于中重度缺鐵性貧血的孕媽媽,如果口服補鐵劑效果不佳,還需要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補充,便于吸收。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