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科學的家庭教育?
越來越多的家長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很模糊,單純的認為給孩子報輔導班、監(jiān)督寫作業(yè)、督促孩子上好的高中大學就是家庭教育了,其實真正的家庭教育遠遠不是這么“簡單”!
何為家庭教育呢?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老師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剛出生的孩子并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何三年、六年、九年的成長之后就產(chǎn)生了很大的差異,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這個差異就是由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
夫妻關系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yōu)點都與家長有關,不了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
家庭教育的確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
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所謂的重視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總體來說,每一次有關家庭教育這樣的活動,可以看到座無虛席,這反映了我們社會的一種心態(tài)。
但是,正是由于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關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過去還沒有產(chǎn)生過的問題。
每個即將當父母或者已經(jīng)成為父母的人都對即將出生或者即將長成的孩子有著許多的要求、夢想和希望。
很多目標對家長來說實現(xiàn)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我們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這就是現(xiàn)實。
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能都看過馬拉松比賽的場景,其實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萬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也不能決定哪一個就是最先達到終點的。
但是,今天許許多多的家長都在拼命的“搶跑”。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家長,像今天中國學生的家長如此的熱衷于“搶跑”。
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路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最開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當我們已經(jīng)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yǎng)都是不正確的。
我始終不認為強化訓練能培養(yǎng)出我們所謂的成功的人,當然成功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
一個優(yōu)秀的廚子可能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家,反之,也是這樣。
無論我們怎樣對人進行分類統(tǒng)計一定是正態(tài)分布的,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shù)的。絕大多數(shù)是平常的。
但是,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
難道我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
在溝通這個問題上,請每一位家長都思考一下:
我們有豐富的話題嗎?
有豐富的表達方式嗎?
在溝通的時候,想過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嗎?
除了學習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溝通話題?
我們是否曾經(jīng)向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只要把分數(shù)搞上去,別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我們想培養(yǎng)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責任的教育已經(jīng)徹底的丟掉了。
什么都不用管,哪來的責任感?
就會出現(xiàn)油瓶子倒了,孩子都會視而不見的情況。
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可能無言的方式更有效。
不用說什么,上去擁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頭,其實孩子學習問題上,家長幫不上什么忙。
這種無言的動作孩子全都能夠理解。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更藝術的方式。
有時,溝通需要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方式,選擇一種場合,選擇一種心境,選擇一種時機。
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夠揉進沙”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藝術。我認為,現(xiàn)在的絕大多數(shù)家長缺少這樣一種教育藝術。
我們很多時候會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你打他、罵他都行。”
這反映了家長的一種心態(tài),在推卸自己應該擔負的角色。
父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
夫妻關系是第一重要,正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家庭教育不要把它過于藝術化、也不要過于技術化。
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
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夠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