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wèi)健委進行過全國范圍內的兒童視力調查,最終在調查數(shù)據(jù)中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已經(jīng)高達53.6%,其中6歲以上兒童的近視率達到了14.5%。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提到:在3到6歲的學齡前階段,兒童患近視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在當前卻表現(xiàn)出了,非常明顯的兒童近視低齡化趨勢。
而導致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誘因中,接觸電子產(chǎn)品時間過長、用眼疲勞等因素,占有很大的影響比重。
孩子抱著手機不放?并不全怪網(wǎng)絡誘惑,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時下孩子們玩手機的現(xiàn)象非常常見,即便是幼兒階段的他們,也表現(xiàn)出了對于手機不同程度地沉迷。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因為手機內容豐富,由此對孩子產(chǎn)生了一定的誘惑力。但是在節(jié)目《圓桌派》中,心理學家武志紅教授卻對此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武志紅教授認為:這是父母在孩子“屎尿屁階段”,沒有把握好教育的“后遺癥”。
很多家庭都有把尿的習慣,家長們希望能夠通過控制孩子的排泄,來減輕管教的負擔,甚至于說在孩子還沒有想要排泄的時候,家長們也會使用各種方法來誘導孩子排泄,而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按時按點排泄的習慣。
可能最終家長的教育目的實現(xiàn)了,但是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卻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因為在整個管教引導的過程中,家長們都在用他律來破壞孩子的自律,而這種兒時的他律也會誘發(fā)孩子長大后的逆反心理:“父母越是不讓我做的事情,我越想嘗試!”
雖然大多數(shù)家長很難把,給孩子把屎把尿和喜歡玩手機這件事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如果從自律和他律的角度來看的話,家長們便會發(fā)現(xiàn),當自己親手打斷了孩子身上的自律培養(yǎng)時,僅僅靠他律來管教孩子常常會事倍功半。
在很多時候,父母教育中常常會忽略孩子身上的自律性,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到自律,在教育中更加傾向于用他律的方式,但是如果離開了他律的話,孩子身上的自律將會變得一塌糊涂,而孩子沉迷于手機,顯然便是父母他律的失敗。
孩子沉迷玩手機,不僅是傷害視力那么簡單,父母要及時糾正
1、聰明的父母更加懂得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們是“低頭族”,那么孩子顯然也會受到影響。父母一味地糾正孩子不要看手機,但是自己卻在孩子面前,明晃晃地做著錯誤的示范,那么顯然父母的管教便會失去成效,家長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他們自己就要首先做到以身作則。
2、親子陪伴不能少,豐富孩子的社交生活
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而言,親子陪伴是家庭教育中,尤其不能夠缺少的部分。國際上的權威組織也建議:兩歲以內的兒童盡,量不要接觸電子屏幕,并且倡導父母積極參與親子陪伴。
豐富的社交生活會讓孩子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也使得孩子身上的很多能力,得到恰到好處地引導和培養(yǎng),父母們有必要抽出時間來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豐富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經(jīng)歷。
3、與其禁止孩子接觸,不妨合理地規(guī)定時間
當孩子過了幼年期處于兒童期時,父母的禁止顯然會有些不切實際,尤其是在電子產(chǎn)品較為普及的當下,父母們與其強勢地禁止孩子接觸,不如適當?shù)嘏囵B(yǎng)孩子身上的自律性。
引導孩子合理地安排與手機接觸的時間,可以讓孩子身上自我約束的意識得到激發(fā),進而自律性得以發(fā)展,想要讓孩子做到自律并不難,但是只有當家長有這方面的培養(yǎng)意識時,孩子身上的自律才有機會實現(xiàn)。
教育學家們說,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是父母身上問題的顯現(xiàn),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不要一味地把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歸結于孩子自身或者是外界環(huán)境影響,懂得從自身找原因,才能真正找到解決教育問題的根本方法。
討論話題:大家對于孩子喜歡玩手機這件事,是怎樣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