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西方教育被推崇是因為他們經(jīng)濟領先,但現(xiàn)在中國已經(jīng)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了為何沒人推崇中國教育呢?顯然教育的問題并不是出在經(jīng)濟問題上。而推崇西方教育的人也并非全部都崇洋媚外,我國老古人就一再強調取長補短,自身想要進步多借鑒多方的信息反饋沒有壞處。
完整的教育體系與零散的教育模塊
首先我并不認為當今的中國教育具備完整的教育邏輯,所以更談不上教育體系,很難說清中國教育意義的核心是什么,太多脫離生活相關的內容,如果說一定要找出一個定義的話,我只能用吃苦來形容。
西方教育的體系中除了日常學習之外,小組討論、社團活動、操行表現(xiàn)也同樣被看重,另外結合家庭教育來看,中國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看似存在練習但實際上又彼此完全孤立。家庭教育更多是給學校教育服務,而學校教育則是給考試服務。并沒有任何一門教育去關注該關注的問題,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不論放在哪個地方都顯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當孩子的教育脫離了身心健康成長,實際上越學習就越對人生迷茫。屢屢上新聞的學生自殺事件不斷被爆出,這些就是忽略身心健康成長一味對學校教育服務的結果。
教育的目標結果導向差異
當一個人有夢想的時候,自己的努力方向會沿著夢想去前進。雖然在國內我聽過無數(shù)次教育要以人為本,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另一個差一點也在這個范疇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中國的教育實際上是突出“管理屬性”,所謂教育孩子就是管孩子。家長教育孩子就是指家長如何管孩子,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管孩子的學習。西方的教育則是突出引導,老師更愿意聽到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答案,去標準化答案的確有助于孩子的思考。
人活在世理應對自己有約束性,但成功的教育體現(xiàn)在引導人去建立自我的道德約束而并非以管理制度作為約束的唯一準則。所以在職場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西方人開會的目的是為了更合理的分工,而中國人開會則是為了統(tǒng)一思路、統(tǒng)一步調、統(tǒng)一精神之后一群人去干同一件事。因為習慣受約束也是一種病,這種病沒法治。魯迅先生給這種病定義為“子民思想”。
商業(yè)屬性的拓展與深耕
自古以來教育都不是純公益的,特別是在更古老的時候教育更是服務于達官顯貴的,平民受教育根本就是一種奢求。
只是如今教育的商業(yè)屬性被發(fā)現(xiàn),大批的人發(fā)現(xiàn)教育是一塊大蛋糕,在國外很多課外教育完全屬于奢侈品,想象一下外國人聘請家庭教師是一種什么樣的現(xiàn)象?國外的教育商業(yè)屬性首先突出的是一種專業(yè)性,而中國的教育真的僅僅是商業(yè)屬性。
結語
如果硬要說中國教育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也不盡然,但是這么多年從教育成果來看,中國教育的確遠遠被甩開,至少在國外可沒有這么大規(guī)模的教育吐槽。
雖然我們并不能改變高層的決策,但至少我們還有探尋真相的權利。孩子所能帶來的無盡可能千萬不要因為家長的盲目服從而灌輸給孩子更錯誤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