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吮吸的能力是與身俱來的,不過有很多新手媽媽對于寶寶吃奶“吃不飽”這件事存有疑惑。例如:明明已經(jīng)吃飽了,怎么到要哄睡的時候又哭個不停,,以為又餓了,可含著沒怎么吸就睡著了;寶寶“作”的時候,,怎么哄都哄不好,可只要媽媽往胸前一抱,,就慢慢安靜下來了......
這些疑惑成了新手媽媽的日常難題,,其實“吃奶”這個動作看起來普遍,但里面卻藏有很多奧秘,。今天,,辣媽就為大家揭開謎底。
寶寶餓了,、困了,、累了、想媽媽了等等一系列的需求,,都不過是想要通過吃奶,,來得到安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安撫奶”,;如果媽媽們能夠區(qū)分和應對安撫奶,,那對寶寶的某些迷惑行為也能迎刃而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了解寶寶,。
用喂止哭相信是很多新手媽媽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快讓寶寶安靜下來的辦法;部分媽媽還會調侃自己成為了安撫奶嘴,,但也有的媽媽會因此而擔心之后的斷奶難題,。其實辣媽想說的是,,寶寶的“不以吃飽為目的”的吮吸行為,被稱為“非營養(yǎng)性吮吸”,,這對寶寶的身心發(fā)展是有益處的,。
“吃到奶”和“吃著奶”
所謂的哺乳,并不單單只是為了讓寶寶吃飽,,它更是一個安撫寶寶的過程,。在此辣媽不由得感嘆一句,人體的身體結構真的好神奇,,一個小小的乳房,,竟承載著寶寶對自己的信任及安全感,還能提供營養(yǎng),,喂飽孩子,。
吃到奶和吃著奶,其實也就是寶寶吮吸的兩種模式:以吃飽為目的的吮吸,,為“營養(yǎng)性吮吸”,;以安撫為目的的吮吸,為“非營養(yǎng)性吮吸”,。前者是為了滿足寶寶的胃,,后者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吮吸在粘膜上會產(chǎn)生愉快的感覺,。這對于新生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種感覺,,會因為孩子的長大而被迫放棄(也就是將來的斷奶),。除此之外,吮吸這一行為,,能讓寶寶在母乳中獲得內啡肽,,也能刺激寶寶大腦自行生產(chǎn)內啡肽;要知道內啡肽起著止疼的作用,,所以媽媽們不用有過多的擔心哦~
寶寶可以滿足于安撫奶嘴嗎,?
嚴格來說,這些輔助工具只能滿足一部分的需求,,但辣媽并不建議這樣操作,,一方面會減少和寶寶之間親密相處的機會,另一方面還容易造成過度喂養(yǎng),。
辣媽身邊就有很多新手媽媽總對我抱怨說:?“每次喂完寶寶,,他似乎總是不滿足,明知道他胃小,但聽他哭又心疼得不行,,只能又多喂幾十毫升…”
寶寶的需求量高于年齡段,滿足了需求量卻又造成過度喂養(yǎng),,奶瓶喂養(yǎng)無法控制出奶速度,,造成了滿足了孩子的胃卻沒有滿足孩子的心靈的局面,這也就是為什么我不建議用輔助工具喂養(yǎng)孩子的原因,。
純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就不那么棘手了,,因為喂養(yǎng)時,母乳出奶的速度是由寶寶控制的,,在過度喂養(yǎng)上的風險降低了很多,,所以媽媽們只要能夠讓寶寶得到滿足即可。
如何判斷寶寶餓了以及想要安撫,?
當寶寶餓了,,可能會有的一些如圖表現(xiàn):
除了以上反映,若寶寶持續(xù)哭鬧,,希望媽媽們可以靜下心來,,細心查找哭鬧原因,也許你的寶寶只是想要你安撫他罷了,。
辣媽找了兩張圖,,可以供新手媽媽們參考:
圖A為非營養(yǎng)性吮吸,從圖上可以看到,,吮吸的過程很有規(guī)律,,但寶寶并沒有吞咽;
圖B為營養(yǎng)性吮吸,,在吮吸后吞咽,,持續(xù)進行著。
寶寶在吮吸的過程中,,媽媽是能感受得到,,寶寶到底需要什么。所以當從營養(yǎng)性吮吸過渡到非營養(yǎng)性吮吸時,,可以先安撫寶寶幾分鐘,,待他熟睡后再脫離乳房。
辣媽相信所以無論是哪種喂養(yǎng)方式,,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在喂養(yǎng)過程中也無需高度緊張,,調整心態(tài),,抱著?“我的寶寶需要我,我能滿足ta”的想法就可以了,。
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順利度過哺乳期,,所有的寶貝們也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