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流傳很廣,大部分父母應該都聽到過,在心里和行為上為孩子更好的成長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溺愛。
近日古巨基夫妻帶1歲兒子去迪士尼游玩,光是傭人就帶了三個,游玩的過程中,同行的幾個大人主要工作就是伺候這個1歲多的小男娃,有人負責抱著,有人負責喂食,有人負責哄……給網友完美演繹了一場,什么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而在另一對明星夫婦那里,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現象。
近日,劉詩詩在采訪中談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她和多數父母不一樣的一點是,兒子步步如果磕磕碰碰了,她不會把磕著碰著孩子的東西移走,而是讓兒子知道磕著會很痛。
她認為兒子到外面終歸要面對各種磕碰,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幫孩子掃平一切障礙,而是教會孩子怎么解決障礙!
對于明星媽媽劉詩詩的教育方式,網友紛紛點贊并留言:“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觀!”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疼愛孩子,默默為孩子掃清路上的障礙,希望孩子能夠走得順暢一些,卻不知道,這樣的關愛反而會害了孩子。孩子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性格得不到發(fā)展、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就會變得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善社交、不善表達,還可能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成年生活會非常痛苦。
那么父母如何保護孩子才是正確的?
苦難和挫折是成就孩子堅毅品質的養(yǎng)料,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料!父母只有掌握正確保護孩子的方式,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
1、避免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是一種不良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成年過得很痛苦!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什么時候該學習什么、什么時候該遭遇什么挫折,都是有敏感期的,就像前文劉詩詩的兒子步步一樣,2歲多正是蹣跚學步,磕磕碰碰的時候,此時讓孩子知道磕碰會使身體疼痛,總比孩子成年后不敢面對挫折、獨自痛苦好的多!
父母的教育方式應該符合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適時地放手,才能讓孩子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
2、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競爭,誰都不可避免,孩子之間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參與到和同齡孩子的競爭,有時候經歷過失敗的孩子更容易掌握克服困難的方法。
同時,作為父母,我們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與鼓勵,成為孩子強有力的后盾,孩子就不會害怕挑戰(zhàn)與失敗。所以,為人父母,應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即便出現問題,也要讓孩子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