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就是一座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然而,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成長氛圍,也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小編看到,有太多的父母,只是出于本能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視孩子為掌上明珠,手里拿著怕摔,嘴里含著怕化。很多父母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最好的都帶給孩子。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受一丁點苦。
家庭教育需要糖、鹽和鈣。然而太多的糖可能變成“砒霜”,太多的愛可能變成“傷害”。
家庭教育的以下四種錯誤做法,家長一定要遠離!
1、過分寵溺,會讓孩子變得無能
溺愛孩子的父母,其實是以愛的名義養(yǎng)了一個沒用的“巨嬰”。
父母對孩子特殊對待,容易滿足,孩子會變得自私,不懂得珍惜;
父母總是關(guān)注孩子,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也會變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父母因為怕孩子苦惱而對孩子大驚小怪,孩子會變得任性,缺乏自制力;
……
父母之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剝奪孩子健康成長的機會。
父母的愛必須建立在讓孩子適應(yīng)社會的基礎(chǔ)上,否則就是害了孩子。
教他規(guī)矩,培養(yǎng)素質(zhì),鍛煉能力,這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的愛。
2、不斷說教,會讓孩子更叛逆
父母對孩子的說教大多是無效的。
孩子早就聽膩了道理;孩子們聽膩了重復(fù)的嘮叨。
孩子每次被嘮叨說教,都會覺得父母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行為和成就。
作為父母,怎么做遠比怎么說好。
為了培養(yǎng)更好更健康的新孩子,我們首先要學會做更好的新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無聲的老師,自覺不自覺的榜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過于嚴厲,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嚴厲的父母總是對孩子吹毛求疵,要求他們事事盡力。
當他們看到孩子們做錯事時,他們會對著孩子們大喊大叫;
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考試不及格時,就諷刺他們。
父母過于嚴厲,會讓孩子害怕困難,失去自信,變得畏縮不前。
2019年美國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在2歲到9歲之間經(jīng)常受到嚴厲的教育,他們的大腦發(fā)育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由孩子的要求決定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wù),應(yīng)該是筑起孩子人格的長城,健康的心靈和大腦。
然而在生活中卻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在表揚別人家的孩子時,父母可以張口就來,但當他們來到孩子面前時,父母總是習慣性地罷工:“我怕你驕傲,怕你飄,我會時不時打擊你。”
然而,孩子只會覺得這種打擊是消極的,代表父母不喜歡、不愛自己。
長期遭受打擊的孩子,正在失去自信和自我價值。
沒有孩子愿意承認自己不如別人,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父母應(yīng)該做的是挖掘孩子的寶藏,而不是打破孩子閃光的一面。
4、放縱不管,會讓孩子行為不端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要指望孩子有意識地自律。
有的孩子很懶,如果父母不完全關(guān)心,他們會讓孩子一輩子懶惰。
10年過去之后,被管教和被放縱的孩子已經(jīng)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有些家長認為學習是孩子的事,成長是孩子的事,只需要多賺點錢,就能給他好的生活。
可董卿說過:“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有可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對孩子完全放任,不管不顧。
父母應(yīng)該在心態(tài)上保持希望,在教育上保持理性,與孩子始終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