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都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或許也有你的影子,歡迎討論支招。
01不相信孩子的普通
不相信孩子的普通,這是我包括身邊很多姐妹的通病。
我們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普通的孩子,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可能是那個隱藏很多天賦的孩子,我們總是想盡辦法去挖掘孩子的天賦。
殊不知這個過程會讓孩子非常痛苦,我們逼著孩子做了很多的無用功。
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我也曾陷入和別人家孩子對比的狀態(tài),非常不能理解孩子為什么和同學們站不到同一個水平線。
是孩子一年級下學期的變化,讓我頓悟了。
因為孩子的月齡較小,導致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從而出現(xiàn)沒法和其他同學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所幸,我在逼了孩子兩個月后選擇了躺平等待孩子成長,終于在一年級下學期孩子追上了同齡孩子。
其實這時對于我孩子,能力算超前了,畢竟他在和比他大近一歲的孩子競爭。
所以,當孩子拉不動,扯不動的時候,我們記得正視孩子的能力,不要倔強得不接受孩子的普通,非得把孩子逼到心底排斥的境地。
02愛對比
雖然作為家長,我們經(jīng)常擔心孩子愛慕虛榮,養(yǎng)成互相攀比的習慣。可是我們卻經(jīng)常管不住自己,總是拿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比。
我們比孩子的懂事,比孩子的聽話,比孩子的成績,比孩子的一切,卻在我們和孩子的行為上雙標。
我在頓悟后,就放下了對比的這個概念,我很少對孩子說“你看別人,他怎么能做好?”我會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再堅持一下會做得更好”。
所以,孩子自己有目的的安排著自己的成長,我作為一個后勤人員,他要什么,我配備什么就行。
放下愛對比,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按照孩子的成長步驟安排前進的速度,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