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理學領(lǐng)域權(quán)威雜志《emotion》(情感)上發(fā)表一項新研究:那些不善于辨別自己負面情緒的年輕人,更容易在日后經(jīng)歷壓力時出現(xiàn)抑郁癥狀。而且,青少年時期抑郁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復抑郁。
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也表示,情緒雖是主觀感受,卻不因人的掩飾而轉(zhuǎn)移消失,它只是被壓抑到潛意識深處,時間越久傷害越大,也許未來某個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引發(fā)內(nèi)心的情緒炸彈。
因此,在向“精準醫(yī)學”邁進的今天,如何精準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說是現(xiàn)代人的必修課,也是讓孩子遠離“抑郁”的法寶。
這里,崔永華總結(jié)歸納出“六招”,希望家長們能真正做到接納孩子的一切,陪伴他體驗生命中的每一種情緒,再教會他給每一個情緒畫上標簽。
第一招:給每個情緒貼上標簽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給每一個情緒準確地貼上標簽。家長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第二招:“心理玩具”時常玩味
記錄當天發(fā)生的好事,寫下能展現(xiàn)自己好的一面的事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在情緒有些低落時,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玩味;或讓孩子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空閑時間里,沒事就在腦子里整理自己的這些好事,其實這就是在訓練孩子轉(zhuǎn)念的能力。
第三招: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家長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家長應盡量少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這樣的話。可以換種說法,比如媽媽這會兒心情不好,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
第四招: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他們處理的辦法。
第五招:鍛煉處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發(fā)脾氣,家長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就知道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tài)度,會幫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
第六招:找到適合處理的辦法
要教給孩子一些適合孩子的處理消極情緒的方法,常用的包括但不限于:
鎮(zhèn)靜法:數(shù)數(shù)、深呼吸。
轉(zhuǎn)移法:看景、聽歌、運動。
宣泄法:打沙發(fā)打枕頭(對于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
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